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目前在招专业有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含国际班)、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泛化学专业。近年来,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逐步形成“理论学习-实习实践-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学-践-研-赛)”的培养模式,为国家和社会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017年以来,学院在抓好本科教育日常工作的同时,注重形成本科教育的特色和亮点,在推行“大学生德育素质积分管理”规范学生日常、科研成果促进本科教育、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教学名师培养与教学管理、实验实践实习、考研深造、课外科技创新创业与竞赛、推行国际教育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1. 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推行德育素质评价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学院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推行“大学生德育素质积分管理”,将培养方案中的相关培养环节落地落实。
在学院余修日书记的多年实践中,探索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德育素质体系,构建了网络积分平台,创新了德育工作途径,增强了学生参加德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院德育实效。具体来讲,大学生德育素质积分是指将学生参加学校管理服务、校风学风、校园文化、和谐校园建设和创新创业等各类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活动或工作,依据一定的积分标准,以积分的形式累计记录到网络电子“德育素质积分卡”上。学生通过账号登录积分平台,查询自己的积分、参加获得德育积分的活动或工作岗位情况等。每月底,由辅导员、班主任依据学院积分标准和积分细则,对所辖学生每项积分进行核查,并通过班会对积分高的学生予以表扬,对积分低的学生及时提醒。
通过推行德育素质积分管理,将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宗旨实际化、具体化、生活化、常态化。推行过程中,依据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正和补充。
2. 鼓励教师科学研究成果融入本科教育
现代高等学校有三种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近三年来,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教师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学院鼓励教师将科学研究成果通过不同形式融入到本科教育中,从而催生了一些教学研究成果,比如乐长高老师牵头的“以科研促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刘云海老师牵头的“以科研为导向的化学化工核特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在2016年10月同时荣获学校第十五批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已申报了2019年的江西省教学成果奖。
3. 学科建设龙头带动专业建设,服务本科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的水平体现办学能力和水平,专业建设的水平则体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高校发展的一个基础性和根本性环节,对高等院校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影响。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在本质上是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互相交叉、互动发展的整体。由于两者的内涵不同,学科建设具有龙头引领作用。
通过多年积淀和近年的快速发展,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化学学科在2018年入选江西省一流成长学科,其涵盖的应用化学专业在2019年成为一流优势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一流特色专业。2016年-2017年,学院在招的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生物技术四个泛化学专业都参加了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其中应用化学专业在全省14个参评专业中排名第二,生物技术专业在全省9个参评专业中排名第二。这些成绩将有助于本科人才的培养。
4. 加强教学督导、管理和服务,培育潜心教学名师
三年来,学院大力进行师资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了使新入职教师尽快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学院选拔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组成学院教学督导组,指导新入职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编辑了“教师课程教学基本环节”,共享在学院工作群,同时,坚持“管理事,服务人”的理念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对教学系的教研活动和教学管理的指导。通过教师个人努力、学院督导组老师的辛苦付出和教科办的“以人为本”管理,学院谢宗波老师在2017年获得学校“教学名师奖”,2018年获得“东华理工大学优秀教学奖”,陈传红老师在2017年获得“东华理工大学优秀教学管理奖”。
5. 强化实践,持续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人才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生物技术等四个泛化学专业实验实践性强,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验实践加深印象和理解。在曾经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为不辜负这一赞誉,学院多年来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一直坚持强化实验实践实习,增加实验实践实习的比重,持续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人才。学院各专业建立了一批长期合作的实习单位,各专业还结合实际情况,举办系列实践活动,比如应化系坚持举办“化学技能大赛”、生物系多次举办“生物标本大赛”等。
6. 多方合力,确保学院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稳居高位
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教风严谨、学风淳朴。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学院各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非常积极。为了保证考研录取率,学院各部门通力合作,积极为考研学生创造良好复习环境,从考研动员到课外辅导,从报考择校到调剂信息,学院上至领导、下至普通老师,都为确保考研录取率作了工作。
7. 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升学科竞赛成绩
近三年,学院积极执行学校师资引入政策,为学院各方面工作带来了创新活力。为了使用好新引进师资,学院以指导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经验丰富的老师为实例,引导新引进师资与学生进行双选,组成多个课外科技创新小组。这一形式不仅有效短期内消化了新引进师资,还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打下了基础、做好了准备。比如黄德娟老师的“小平科技团队”、高分子材料大赛、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等。
8. 放眼世界,积极推行国际教育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为积极践行这一倡议和执行学校的相关决策,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在2017年招收了第一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国际班,目前就读的国际学生二十多名。学院多名具有海外背景的老师为国际班的开设提供了师资。化工国际班的开设将成为我校留学生教育的一面旗帜。
总结近三年的本科教育工作,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已经形成“立德树人, 德育为先,‘学-践-研-赛’模式培养泛化学专业的新时代人才”的雏形,为丰富这一形式,学院将在贯彻学习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江西省教育大会精神等方面采取更多相关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