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开展,进一步深化人才教育引领和联系服务这一民生工程。5月24日下午2点,应化学与材料学院的邀请,“化材视界”之“前沿的声音”系列第四期、第五期迎来了深圳大学徐坚和余振强两位教授,他们分别作了题为“全球科学与技术创新趋势与预测”和“手性发光液晶的合成及圆偏振光性能研究”的学术报告。学院副院长谢宗波教授主持报告会,学院青年老师、研究生和本科生80余人聆听了学术报告。
在报告中,徐坚教授以全世界最前沿的125个科学问题为例,介绍了全球科学与技术创新趋势,结合自身丰富的研究经历对其进行了预测,并鼓励青年教师们和学生们一定要奋发有为,为国家做贡献。
发布
余振强教授介绍了手性发光液晶研究背景和最新进展,详细介绍了聚集诱导发光(AIE)应用于液晶分子的设计,液晶基元与发光基元分离的发光液晶设计与合成方法;兼具高发光量子效率和高不对称因子的圆偏振发光材料合成方法。
报告内容丰富,引起了师生强烈地兴趣。现场师生就相关领域问题与两位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此次学术报告扩展了学院师生的学术视野。(图/文 杨旋)
编辑:贾丽娜 审核:吴小龙
报告人简介:
徐坚,深圳大学特聘教授(2019-),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005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9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6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兼任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国务院部级联席会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99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02国际主席。2001-2015年先后任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主题专家组和304专项组长、新材料领域专家组首席专家、专家委员会专家、863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973计划碳纤维项目首席专家、国家基础科技条件平台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十三五国家重点科技专项专家组专家。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仿生与智能材料,高技术研究方向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60余篇;发明专利200余项;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各1项;2000年以来获国家、省部级一等/二等科技奖10项。
余振强,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优秀学者。199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近年来研究兴趣主要研究方向“手性、发光和液晶”,将聚集诱导发光(AIE)应用于液晶分子的设计,发展了液晶基元与发光基元分离的发光液晶设计与合成方法;将手性基团引入发光液晶,发展了高性能CPL材料合成方法;通过构建液晶态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体系,发展了圆偏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C-FRET)新方法。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和深圳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3项。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及Science China-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